学考易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大业(转)---434分是这样考出来的

[复制链接]

52

主题

68

帖子

100

积分

学考易小学三年级

Rank: 3Rank: 3

积分
1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7-11 1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好久没写东西了,其实当初试成绩出来时他们就让我写。但是因为临毕业有许多事在忙,加上忙于复试(我这个人做事一贯很谨慎,生怕想拜仁欧冠打国米一样被逆转),更因为川大历史系的名单迟迟不公布让人定不下心。前天晚上刚刚收到师姐的信息说名单里有我,心里总算踏实了一些。今天早上,再次打开川大的网页,那份期待已久的录取名单终于出现了,尽管已经知道结果,但仍不由自主地连忙打开来看,当我的名字出现在眼前的一瞬间,心中真是五味杂陈,积聚了一年、四年、或者八年的滋味顷刻间涌上心头。这滋味,恐怕只有真正考过研而且坚持走过来的人才能真正感觉到。
其实在考研的过程中,我就有过“考研大业”的这个提法。我把大学生按照对考研的态度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把考研当成浮云的人,这种人要么忙着找工作(其实这样也很好,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这个问题我回头再说),要么把不考研当成吃喝玩乐和堕落的借口;第二种是把考研当成过程的人,这种人一方面坚持考研,另外一方面在召开招聘会时也会去投几份简历,再签个协议,他们只是把考研当成一条道路而已;第三种是把考研当成事业的人,这种人就像对待高考一样对待考研,抱定了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人自认为属于第三种,突出的标志是本人在考研之前连简历的电子版都没做过(这样做的人还有一个女生,人家考了三百五十多分,但是前提是人家的小作文写跑题了。)。也许正因为当成了一种事业吧,所以做的时候就格外地用心,甚至不止一次地想过如何向后来人讲述这一段悲壮的故事,就像电影《建国大业》一样。很幸运,我成功了,终于能够有资格在这里讲这些事情。我希望能够给考研的人甚至不考研的人以启迪,因为考研不仅仅是应对一场考试,也是对人格的一次洗礼。
以前也在网上看过一些关于考研的文章,它们大体上以分科作为体例,类似于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但是我认为考研的各个科目的复习其实是有机结合的,是互动的,一个科目的复习好坏很可能影响到其他科目,如果分开讲就难以体现这一点,更何况还有各个阶段考研心态调整的问题。所以我选择以时间段为体例,类似于史书中的“编年体”。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考研时间从开始有想法到复试结束,预备时间为半年,正式期一年,可以共分为七个阶段。顺便说一句,因为我是历史学专业的,所以专业课就介绍历史学专业的方法,其他专业的研友如果觉得可以借鉴就借鉴,不行的话就光看英语、政治、心态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仅代表本人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妥和疑问,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
此阶段为预备期。在这一时期主要干以下几件事,第一,明白考研是怎么一回事。这个建议去听听考研班的免费课,反正不要钱,不听白不听,我就听过几次,感觉大有裨益,因为这些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报班,所以往往不惜血本讲得很好,否则谁愿意来呢?另外,有几个考研网站的信息也很有帮助,比如中国考研网,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无忧考网等等。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考研,才能好好地去考研。
第二,选学校和专业。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本阶段最为核心与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做不好,很可能导致你一条路走到黑。在这里我首先要介绍一下我国考研学校的四大梯队:第一梯队: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南开、复旦。这些学校毋庸置疑是中国高校中精锐中的精锐,公鸡中的战斗机,哪个专业就算不是顶尖也不太差,也是最令广大考生神往的院校,往往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危险也义无反顾,仅以今年的北大为例,150万考生中就有3万人报考!但是现实是很残酷的,报考这些学校,不仅要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而且还要应对数量庞大的推免生的压力。因为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能够享受推免待遇的学生肯定愿意去一个比他们原来的学校还要好的学校(比如我一个武大的同学,人家推免就去了南开),而这第一梯队的院校本校推免的比例也相当高(以北大传播学为例,招90多人,本校推免的多达60多人),这样一来,原本就十分紧张的名额就更显得捉襟见肘。更糟糕的是,这些学校往往店大欺客,对考生挑三拣四,比如地域歧视、院校歧视。说句良心话,考研大军中绝大多数是内陆地区二三类院校的学生,考研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这些歧视对我们来说简直致命!可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啊,这些学校才不会考虑我们的痛苦,反正报他们的人多,你考不到这么高的分,自然有人能考到,不怕招不来人。你考的分高对吗?没问题,我通过复试来刷你,理由往往还冠冕堂皇,什么科研能力不足啊,缺乏实践经验啊,反正话语权在他手里,爱这么说你都没办法。就以我们学校信阳师院为例吧,按理说考研这块在全国高校中也是出了名了的,而我们历史系在各个院系当中考研的比例与质量也算名列前茅,但是纵观我系五年的考研史,我发现我们基本上把全国的历史学比较好的大学也考上了个遍,但是仍有几座堡垒至今没有攻克,即北大、北师大、南开、复旦(人大倒是考上过两个人,据他们说人大不歧视,就是竞争太激烈),更悲剧的是,北师大和复旦我们曾经各有两位师兄师姐以很高的分数去参加复试,结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引来后人不禁唏嘘叹惋。其他院系的情况也大致雷同。有人可能不赞同我的观点,认为我有偏见,但是我说的的确是事实,尽管很残酷。我不否认每年也有许多内陆地区二三类院校的考生能进入第一梯队,但是他们的成功实在是太个案了,就像中五百万彩票一样,他们不仅需要超常的实力,更需要超好的运气(比如有关系,这个专业正好今年过线的人偏少,推免的人少或者没有等等),而且这样的考生在我们身边的人数与比例能有多少呢?所以原则上,除非你对自己的实力有充足的信心,或者你输得起(比如你家里不指望你挣钱,你能二战乃至于三战,或者你只是把考研当成一种过程),我不建议内陆地区二三类院校的学生尝试第一梯队(尤其是热门专业),因为对我们而言,这更像一场赌博,而输掉的,很可能是我们的未来。
第二梯队:基本上包括34所自主划线院校中除去第一梯队的院校,都是985工程院校。就历史学而言,有川大、武大、厦大、南大、山大、中山、吉大等等。这些学校应该来说构成了我们学校考上研的学生的学校的重要部分,每年基本上都有人能够考上。这些学校基本上也都是综合类大学,应此每个专业也都比较强,只是比第一梯队稍微差一点而已。但由于是自主划线,其分数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英语和数学的单科成绩,往往高出国家线很多。顺便提一个事,大家千万不要被自主划线的学校的总分线所迷惑。有些人一看,北大历史系的分数线才325,人大才300,就想入非非,以为自己随随便便就能上北大人大,而某些考研班和领导老师更是以此为证据,大肆宣扬“考研容易论”,不顾一切地一个劲地鼓励学生去考第一梯队的学校,在我看来这简直就像孔子所说的“不教民而使之战,是害民也”,就像抗战初期蒋介石把大批精锐国军投入淞沪会战中跟日本人打阵地战、拼消耗一样,纯属浪费资源。以2010年清华考古学为例,它的总分线也就300分出头,结果能够去复试的人的最低分是多少?355!因为各个学校都是择优选拔,比如说我要十个人来复试,我划的是300分的线,而报考此专业的人头十名的人的分都高于320,而有的人考了310,我就完全可以不要你来。就算你勉强进入了复试,刚刚过关的分数基本上也只能让你当个炮灰。(更何况有些学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也不顾1:1.2的招录比,只要过线就让你来复试)所以说你没把握总分过线几十分的话,想过关真的很难。(当然关于分数的问题也得因学校而异,这个问题我后面还要讲。)如果你在你们班的学习成绩排名是比较靠前的话(这是考本专业的,跨专业另当别论),而英语和数学也比较好,有把握考一个比较高的分数的话,第二梯队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三梯队:基本上包括211工程中除去34所自主划线的院校,就历史学而言,包括华中师大、华东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首都师大、中央民族、暨南大学、西南大学、郑大等等。这些学校在某些专业上还是居于领先地位的,但整体实力可能有所欠缺,所以选这些学校一定要找好专业。这些学校与头两个梯队还有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英语和数学的单科线因为是按照国家线走,所以偏低,这样一来基础较差的同学就有过关的希望。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我身边就有一个惨痛的案例。一个师兄去年考研,他的基础较差,但复习也比较用功。最开始他说老师建议他报暨南大学,结果等到报名的时候,他热血上涌,改为了川大,我还记得他当时兴冲冲地告诉我说:“反正都是考研,赌一把吧!”我能说什么呢?只能祝他幸运过关。可惜天不遂人愿,成绩下来,他的总分超了川大的线三十多分,可英语差两分,饮恨出局。他后来一见我就后悔应该听老师的话,可有什么用呢,天下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而且说句实话,专业课想实现腾飞还是比较容易的,而英语想花一年时间就突飞猛进,的确不太现实。所以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只要努力,上第三梯队基本上不是问题。
第四梯队:因为现在研究生扩招迅猛,一些二本院校一开始纷纷增设硕士点,结果就形成了我所说的第四梯队,比如我的大学信阳师院,也很有几个院系招研究生,不过基本上每年都招不满,只能依靠调剂生存。所以说第四梯队就相当于欧冠小组赛第三名可以去打的欧联杯一样,算是安慰奖。
  一般来讲,四大梯队的研招体现以下趋势:在报考时,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第一和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也有相当一部分,而第四梯队几乎没人报。但当真正录取时,能考上第一梯队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会集中于第二和第三梯队,一部分头三梯队的淘汰者会选择第四梯队。所以说大家在报考时一定再三考虑,尤其是实力比较强的同学,要记住如果第一梯队过不了关,很可能你连第三梯队都上不了!因为人家第三梯队虽然不算绝对热门,但是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的,要来调剂也行,基本上就是专业硕士(学费贵死,还没奖学金)。这么说吧,你要是报低了的话,基本上能上一个还不错的学校,或者还可以因为成绩靠前而拿到较高的奖学金。而你一旦报高了的话,将意味着除非你选择调剂或再战,你这个研算是白考了。这种想法可能会有些消极,但在残酷的考研竞争中,却是实话。所有考研的人要记住一个真理:研不是考给别人的,是考给你自己的!在你成功的时候,会有千千万万个人来分享你的喜悦;但当你失败以后,没有人会来分享你的痛苦,一切后果得由你自己承担。你不把考研当回事,考研也不会把你当回事。其实熟悉我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四年大学生涯中,拿过一次国家奖学金,两次国际励志奖学金,学习成绩在全班一直属于拔尖水平。当年我选学校时,不止一个老师与同学建议我选择第一梯队,但都被我婉言谢绝。尤其在我的分数出来后,这种言论更是泛滥。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不后悔,因为首先我的家里人绝对不会给我第二次考研的机会,而我是适合搞研究一定要考研的,所以我必须一遍过。另外,我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超常发挥,更何况还要面对复试的艰难险阻呢?相反,我们班另外还有一个基础并不太好的同学,也不知什么原因,报考时突然报了北大,一下子在全班炸了锅,许多人纷纷对我施压,我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能报不算本事,要能报我还敢报哈佛剑桥,关键能考上那才是英雄。”结果成绩公布,这位同学连300分都不到,连去北大潇洒走一回的机会都没捞着。孰是孰非,此刻自有公断。
其他几个问题。1.要不要考研与跨专业。我一开始就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同样,要不要跨专业也因人而异。基本上可以这样选择:如果你专业课学得好的话,最好别跨专业;如果英语学得好而专业课学得不好的话,可以尝试跨专业;如果你两者都学不好的话,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上研,而你自己也有就业的机会、愿望和能力的话,那就不要考研。(我们系上一届有一个师兄没有考研,人家努力训练师范技能,最终获得河南省第一名,最终也签了个不错的单位,堪称不考研族的典范)2.关于报考学校专业与地理位置。基本上可以这样选择:如果你考研是为了搞研究(像我这样的),那就学校专业优先;如果你考研是为了混文凭,那就地理位置优先。3.要不要报考研班。坦白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本人就报了一年的政治与英语班,上下来发现,要说有用也有用,比如我的许多考研心得就是当时那些老师告诉我的,而且实践证明也是正确的。要说有用吧也实在有限,而且耗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还花了几百块钱。所以我建议,如果你的专业课基础不好,千万别报班,因为它会挤压你的正常学习时间(我一个同学就是,跨专业考历史,几乎零基础,报了班后 ,上课都来不及,复习节奏一下子打乱了,一推再推,结果惨败)。如果学有余力,可以考虑一下。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又有这个想法,可以从大四手里买他们考研班上一年发的资料,很便宜,又有他们做的笔记,而每年的内容基本上是不变的。4.关于考研分数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研招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东部的学校使劲压分,而分数线偏高;中西部的学校使劲放水,而分数线偏低。甚至有“旱区”和“水区”之称。尤其是京沪苏浙等地,连年干旱无雨。因此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像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刚刚过了线就能去复试甚至被录取(这也是为什么北大、人大等校的分数线这么低的原因,反正他玩命压你的分,分数线再低也是茫然),而中西部的学校你得过几十分才有把握。这样一来对调剂等问题也产生了不公平的效应。所以如果说你有一些非智力因素(比如字写得不好,跟我一样)会影响总体印象分的话,建议尽量去中西部。
第三,好好享受一下快乐的大学生活,调整好心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有人把考研的预备期也投入到正式期当中,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能坚持吃一年的苦已属不易,古人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过早投入复习,第一到时候可能会忘了,第二等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可能力不能济。所以大三这上半年我就建议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该学习学习,该活动活动,没过四六级的争取过了,不是统考的考生赶紧确定学校、选专业、买教材、找笔记。现在回想起来,大三上半年实在是我大学四年中过得最惬意的半年,也算大战之前的寂静吧。

第二阶段:2010年2月
这是寒假的一个月,我听了考研班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情况,做了以下几件工作:第一,把山东大学仝晰刚编的那本参考书背了一遍,并把海文考研班出的历史学专业的题背了一遍(二者重复的部分就免了),打了个基础。第二,翻译了30多篇英语文章,来源主要是朱泰祺的英语考研指导用书(如果没有朱泰祺的书的话,用新概念英语3上文章做练习也不错)的90年到00年的英语考研阅读理解题。具体步骤为:先翻译,然后对照译文对照自己的差距。大家不要小看这两步,那可就跟把大象装冰箱差不多,因为考研英语阅读文章的难度比四六级高得多,而且文风大异。我们翻译并对照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步适应英美文章风格的过程,不仅可以练翻译,更能练阅读。所以后来我做考研真题时,不管难易,基本上没有感觉到不熟悉,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此次训练。

第三阶段:2010年3月至6月。
这四个月是打基础的阶段,你的学习进度可以稍微慢一点,但是一定要扎实。先说英语,我很赞同我们考研班老师的观点,七月份以前不要做题,特别是真题,因为你的基础没有打好,做了也没感觉。所以说头四个月一定要解决好单词和长难句的问题。对于单词,我是背了四遍的,头两遍没什么感觉,第三遍才算有点眉目。等到第四遍之后,不能说个个精通,至少各个单词看起来也像我儿子那么熟悉,达到这个水平就差不多了,因为你不可能记住所有的词,掌握词根就行了。如果基础差的话,也争取背个两三遍,总之遍数越多越好,这就叫冲刷记忆。不会的单词可以记下来,等到最后冲刺的时候再一遍遍地背,这就是核心词汇(我看的是考研班总结的,基本上差不多)。单词书,星火或者新东方的都行。至于长难句,我当初是听考研班老师讲的课,后来感觉有一本书不错,就是王若平的“考试虫”系列中的长难句部分。如果你的基础较好且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尝试做一些模拟题,我当时做的是新东方的阅读理解题(高分版),这上面的题比考研真题难,但却适应了日益变难的阅读理解A的潮流,方法与寒假时差不多,只是多了做题这个环节,这本书对题目的解析还行。顺便说一句,其实考研有许多资料都是可以从大四毕业生那里买旧的,比如英语单词、作文、考研班讲义、模拟题(一般做不完,我都还剩一小半,遑论他人)、政治大纲解析、任汝芬序列一等等,这些东西不仅便宜,而且往往有前人的笔记,买它们真是一箭双雕,记住买的时间:大二下学期末和大三下学期末。
再说专业课。看过2010年历史学的考研题后,使人不觉出了一身冷汗,我从复习的一开始就深切地意识到:历史学的复习一定要以教材为本。我针对的是某些急功近利,过分看重教辅的同学。我承认,教辅在考研过程当中的确很重要,但它再好也有缺陷,不能取代教材。且不说教辅不可能有教材这么广的覆盖面,另外有些教辅本身编得就有问题,比如长孙博编的名词解释,解释一个词能用上洋洋洒洒几百个字,考场上哪能那么浪费时间?另外教辅往往是把某些知识点按照题的方式规定下来,这个点他认为考名词解释就按名词解释整理,那个点他认为考大题就按大题整理,而有些他认为不会考的点他压根甚至不整理!大家想想,如果考研题像今年一样比较简单还则罢了,如果像去年那样该考小题的考名词解释,该考名词解释的考大题,什么都不该考的考了小题,那整天光看教辅的考生岂不完蛋?我们系去年考研的惨败,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此。而明年的考研题,我可以负责任的预测:会很难。所以我这里推荐几本比较好的教材:《中国古代史》(两本),朱绍侯、张海鹏、齐涛,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李侃、李时岳、李德征、 杨策 ,中华书局;《中国现代史》,王桧林,韩大钧,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史》(六本)吴于廑、齐世荣。
至于教材与教辅的使用方法,我是这么做的: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按照仝晰刚的山东大学的教辅进行复习,但是把上面比较好的知识点摘抄下来作为补充。总之,我建议知识点最好自己总结,使用自己的语言,因为历史学要把教材中教辅中没有的知识点补充到该教辅之上(可采取记页码的方式);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按照上面列举的教材进行复习,但是如果该教辅上的相关知识点比书上整理的好,可参照该教辅。至于其他教辅,可以考研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考组织语言的能力,名词解释越短越好,大题越长越好,这是一个答卷的整体要求,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不要过分依赖教辅的原因。知识点总结后就要背诵,我截止到考研结束是背了四遍,我们班其他人大概背了两到三遍,跟英语一样,熟能生巧,越多越好。这四个月背一遍就行。
  如果你把这九本通史背一遍以后还有余力的话,可以抽空看看以下教材:《中国历史地理》,蓝勇;《中国文化史》,冯天瑜;《世界文化史》,裔昭印;《中国史学史》,白寿彝;《西方史学史》,张广智,整理一下通史中没有的知识点。如果还有空的话,可以从图书馆借各国的通史来读,整理一下相关内容,因为现在的历史学考研的覆盖面的确是越来越广。

第四阶段:2010年7月至8月
进入我们最后的夏天以后,考研进入了一个关键的阶段。英语要开始做真题了,真题公认的最好的首推张剑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即传说中的“英语黄皮书”。此书一册为十年真题,后面附带文章生词与长难句解析,另一册为十年真题解析,其解析十分详尽,尤其是阅读理解的解析,从题目到正确项错误项,无一遗漏。建议七八月间每周一套,用铅笔做完后,再对照解析好好研究,然后用橡皮擦掉,下回再做,如此循环往复,我到考研前一共进行了三四遍,还是那句话,熟能生巧。抽空还可以多背背核心词汇,读读这些阅读理解的文章,研究和背背真题的作文。
  至于专业课,由于头四个月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两个月要完成头四个月的任务,把教材再背一遍,这时起要注重几个科目内部的融会贯通了。我认为专业课教材中最难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是世界近代史下册的1870年以来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这当时可以说耗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为这里面的内容很多我们以前不是不知道就是没注意,但是我坚持认为如果考研题要出难的话,这一块知识实在是一块丰富的题矿,明年很可能会出题。提醒各位一定注意。

第五阶段:2010年9至10月
这个月最大的特征就是政治复习开始了。对于政治这门课,我们就是要像应对大一大二的教育学、心理学一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分数,因为基本上只有傻逼或者反革命分子才会因为政治不过线而被淘汰。这时候复习我还是推荐背任汝芬的序列一(它是“要点精编”,是按照考试大纲写的。提醒一下,新的大纲解析九月初出来,序列一新的得等到九月底才有,所以我建议买头一年的旧的,反正差别不大),因为它对某些内容(尤其是哲学)解析得挺好,此外重点比较突出,这一点比政治大纲解析要好,但是如果你的大纲解析买的是旧的而且别人有笔记的话,也行。政治争取一个月背一遍,我到考试之前背了四遍,仍是那句话:熟能生巧。到了十月初,序列二出来了,它是按照科目编的题库,以选择为主,也有大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提醒一下,由于大家手里的序列二基本上是盗版的,因此许多答案是错的,所以我们在做完题对完答案后,对感觉有问题的题目一定要查阅序列一或者大纲解析,难题或错题一定要在序列一或者大纲解析上画下来,以便下一次背诵。
英语仍然是做真题,这两个月是第二遍。专业课在这一轮复习中速度又要加快了,以前一周学习的时间可能有五六天,这时起就只有三四天了,因为英语得一天,政治得两到三天。所以说我认为各科的学习其实是互动的,你前几个阶段专业课和英语打的基础好,在后面就能腾出大量的时间来进攻政治,政治学得越好,就越能提高总分。我们班有些同学就吃了亏,因为前一阶段专业课和英语的基础没打好,所以在最后阶段还得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复习专业课和英语,政治只想着到时候背背重点算了,结果因为现在的政治命题有严重的反押题倾向影响了政治的分至总分,这个问题我后面还要讲。十月份起可以做题练练笔,这里推荐仝晰刚编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历史学》,这里汇聚了07年以来的历年真题,以及07年以前各学校自主命题时期的命题,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几部分,答案可能有些啰嗦,不过无所谓,因为做这个题主要的目的是练手,毕竟知识从口头在到书面上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最好通过做真题来演练。顺便说一句,里面有些题还是相当有水平的,很值得分析,甚至有可能直接拿来作真题,我今年就碰上了一道,还是大题,这个详情回头再说。
另外,九月底和十月还是报名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专业课复习和做英语真题的结果来选择院校。如果你能做到教材上的知识点指哪打哪,而暑假十年英语真题平均分第一遍做能得50分以上,你基本上就可以报考第二梯队乃至第一梯队了。

第六阶段:2010年11至2011年1月
这是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进入11月1日后,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嗖嗖的,两眼一闭一睁,十一月过完了;两眼再一闭一睁,十二月又过完了;等你还没反应过来,研都考完了。政治从十一月起要开始准备大题了,除了序列二上的大题外,11月中旬出的序列三上的大题是比较切合于热点的,基本上背完序列三,各种大题都不怕了。当然序列一或大纲解析还是得背。序列三上里面还有时政的内容和题目,以及各个科目的知识体系。时政不会考太难,而且都是小题,不必太担心。知识体系可以作为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12月底政治的猜题陆续都出来了,比较权威的是任汝芬的序列四,以及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它们一般能够押中小题,但是大题一般没人能够押中,所以我建议在考前,最好能抽出时间把以前不太注意和生疏的知识点,特别是毛中特中关于中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个章节好好再看看,因为作为反押题的命题者,这些地方往往是他们的出题点!
英语仍然做真题,此外要开始准备作文了。市面上的作文书很多,我觉得都差不多,关键是你得多背,背得多自然就有感觉了,此外还得总结,主要是一些常用句式和承接用语,你最好能掌握一些长难句的写法,如果在考场上能写出长难句的话,你的作文一定能让阅卷人耳目一新。另外可以考前做几套模拟题,一是练手,二是测算一下自己做各个题各需要多少时间,以便准备考场上如果时间不够放弃哪一个。其实做题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公认的时间与顺序为:作文(60分钟)——阅读A(70分钟)——阅读B——阅读C——完型(这三个自我把控)。遗憾的是,目前市面上的模拟套题没有一套能与真题水平相当的,我只好推荐一个最便宜的:新东方最后8套题,盗版只需6元,也是我买的。
专业课要过最后一轮了,考前也可以做几套模拟题练手,我找到一套比较好的,名字就不请了,反正是蓝皮的,共八套,此外金圣才出的有20套模拟题,也还可以。最后十天半个月,就得把9月份以来记下的自己背错了的知识点,以及一些你感觉不大容易掌握的题好好再背背。
2010年1月15日与16日,是我们考研的日子。15号上午考政治,小题感觉很简单,但是大题让人犯了愁,因为我们之前背过N遍的所谓预测,几乎统统没考,比如近现代史纲要大家要么押辛亥革命,要么押抗战,结果考了个建党90周年(这个任汝芬在序列四的序言中提到了,可是由于没出题,许多人没有关注);毛中特我们一个劲的背十二五规划,结果考的是多党政治协商会议的问题,也就任汝芬押中了一道郭明义的思修与法基的大题,好在我都有准备,顺利过关,只有哲学我感觉原理用错了,结果后来一看答案反而对了。下午的英语最为艰苦,作文没我们想的那么难,但是阅读一点都不简单,生词太多,好在因为真题研究了好几遍,所以分析选项时比较得心应手,还算磕磕绊绊地过去了。最让人挠头的排序,我往常十五分钟内是一定要结束的,结果排了20分钟仍没头绪,当时只有一种受刑的感觉,于是赶紧先排了一个顺序,再进行微调,最后一拍桌子:就是它了!于是风卷残云。当考完英语时,几乎所以考生都长出一口气:终于结束英语了!
16号上午,最后一场专业课,300分一张卷子,困扰我一年的一个谜底也将揭开:今年的题是简单还是容易呢?当打开题册的那一刹那,我有一种既坦然又遗憾的感觉:太简单了,看来明年得难了。尤其看到最后一道大题时直接疯了,这就是我背过两遍的那道题啊,还被别的学校出过两回!结果提前半小时就做完了卷子。不过小题还是有些难度,不过因为我书看得次数多,所以最后20个只错了一个。当铃声响起,卷子封好上交之后,我走出考场,真正地感觉到:我们大学的最后一战结束了……
两天后,我在人人网上写了一首诗《在自习室的最后一个晚上》,来对这场考研大业进行总结。为了营造气氛,我播放了beyond的《海阔天空》,听着听着,我先是泪流满面,后来放声大哭,哭了好久,我在诗中写道:
每个人的青春都转瞬即逝,
为自己的梦想而拼搏的人值得赞赏。
虽然最终的结果还不得而知,
但过去的岁月无疑是我们激情的张扬。
也许几十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
我们能骄傲地说:面对挑战,我们曾宁死不降……

第七阶段:2011年3月2日至2011年4月1日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3月2日我的成绩公布后,我成为了我们系乃至信阳师院的英雄,我不用考虑调剂的事了,而复试对我来说,就像是球赛踢了80分钟,我三球在手。对此我得感谢两位师姐和几位老师。一个是周海芳师姐,她接应我去川大,并帮我联系了我的导师的学生王建玲师姐,后者将她导师推荐阅读的书的名单提前发给了我,并在我去了之后详细地告诉了我复试的流程和内容。这一个月我主要阅读了导师推荐的书,明清史的通史部分特别是我导师研究的学术史,以及明清史研究的综述。我的老师叶宗宝、李志坚等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推荐书籍帮助我摸清楚了老师的研究理路,提了一些建议。
川大中古史明清史方向的复试是4月1日,内容跟王师姐说得差不多。上午是笔试,第一题是给两段繁体字加标点并解释意思,第二题是五个关于明清学术史的名词解释,五抽三,如《文史通义》、《日知录》、《近三百年学术史》、《明夷待访录》等等,第三题是大学四年的读书经历,第四题是自传。下午面试,导师问的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即通过我的介绍来问问题,比如说我提到《国史大纲》,老师就问我关于《国史大纲》的题,我说我读过前四史,另一个老师就问我《汉书》的一些问题,真可谓刨根问底。所以我告诫所有参加复试的人,不管读书多少,一定不能撒谎,更不能不懂装懂,否则被老师识破后肯定没有好下场!英语我们是和专业课面试一并进行的,老师问每个人的问题不一样,但基本上都不带有专业性,比如问我的是“why do you choose sichuan university?",我准备过这个问题,所以基本上顺利过关。面试进行一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我们明清史方向招三四个人,结果来了六个人复试,最终被录取的基本上也是分数高的,所以我最后再说一遍:初试的分离线越高越好,就好比NBA季后赛一样,排名前四总比前八晋级下一轮的概率大!
关于复试我还要提一点,每个学校复试的内容不能说是大相径庭,至少也是五花八门的,川大的情况大致如我所说,但据我所知,南京大学喜欢逮着你的毕业论文狂追猛打,人大喜欢问导师的研究方向的问题,南开喜欢问专业性很强的问题,英语方面,北大直接让你听VOA答题,人大和南京大学喜欢用英语问专业问题,人大甚至还有英语笔试,此外某些学校都没有笔试。所以,能够找到该学校,最好是该导师的师兄师姐指点你一下,这样肯定能事半功倍。
结语: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不知不觉,我的考研大业从此成为了历史。回忆这过去的峥嵘岁月,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有更多的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只要他们努力过,我就由衷地钦佩他们。也许有人说考研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我觉得它至少能够给我们一个更好的平台,一个希望,一条可能通往更好的未来的道路。最后用任汝芬的一句话送给所有正在考研和准备考研的人们:
人生能有几回搏?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得法定成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学考易 - 学习更轻松,考试更容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本站|网站声明|联系我们|诚聘英才|Archiver|学考易 ( 闽ICP备15014917号-2 )

GMT+8, 2024-11-25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